早期的福音医院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慑于中国人民的反帝威力,亚盛顿医馆的外国人纷纷离开汀州,亚盛顿医馆被改名为福音医院,曾通电反对英、日帝国主义的傅连暲被推举为该院院长。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想让他管理军队医院,并委以少校军医处长,被他严词拒绝。1925年底,傅连暲出诊连城时认识了邓子恢,并受到邓的启发,"对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不不管"。此后,傅连暲不断接触革命书刊,开始倾向革命。1927年8月,八一南昌起义军挥戈南下途经长汀时,傅连暲不顾个人安危,收留起义军陈赓、徐特立等三百多名伤病员在福音医院治疗,夜以继日地医疗救护起义军伤病员。特别是由于他采取了"保守疗法",保住陈赓因受伤而面临截肢的左腿;陈赓大将直到1961年去世前夕,还叮嘱家人每年中秋节不要忘了给傅医生祝寿。1928年8月,周恩来率领被国民党钱大钧、黄绍站部打败的南昌起义残部撤到汀州后,傅连暲收留了三百多名伤员。周恩来发现他书生气十足,便给他讲人道主义有两种,资产阶级的和无产阶级的。由于傅连暲是基督徒,周恩来花了一整天时间给他讲共产党是赞成宗教自由的,傅连暲听后大为感动。从此以后,中共地下党趁机渗透福音医院,傅连暲的学生中很多都是中共党员。这期间傅连暲还利用和福建省第二混成旅旅长郭凤鸣有交往这一关系,帮助地下党组织在国民党眼皮底下创办培养共产党干部的"训政人员养成所"。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赣南转战闽西,解放了汀州城。傅连暲率全院医务人员为首次人闽的红四军两千多人种牛豆,防止了天花在军中蔓延。在国民党对苏区实行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时期,傅连暲还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以福音医院的名义订阅一些白区报纸,为毛泽东了解情况、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1932年1月,傅连暲创办"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看护学校",培训六十多名红军医务人员。同年秋,应毛泽东建议,将福音医院改名为中央红色医院。1933年初,为了革命工作,傅连暲举家与福音医院一起迁往瑞金,并改名为中央红色医院。傅连暲正式加入红军,出任该院院长,并兼任中央红色医务学校校长。他把自己价值两千大洋的药品全部捐献给了党和红军,用个人多年积蓄的4千多块银圆,到白区购买了当时苏区急需的物资。傅连暲一到瑞金就赶上中共的"肃反",清除所谓" AB 团"。结果他的两个十分宠爱的学生被枪毙,傅连暲本人也是在被押往刑场之前几分钟被张闻天的一个电话救下来。紧接着,一位红军赤卫队长负重伤,傅连暲的女儿傅维莲和女婿陈炳辉奉命治疗,但因伤势过重,没有救活这位队长。社会部立即把他的女儿、女婿当作反革命抓起来,就地枪毙。傅连暲悲愤之余,依然表现出对党的忠心。鉴于傅连暲的革命行动和奉献精神,中央授予他红匾,并在自办报纸上称赞他为"苏区第一模范"。长征前夕,毛泽东患恶性疟疾高烧不退,傅连暲三天内手到病除。病愈之后的毛泽东对工作人员说:"我们现代也有华佗,傅医生就是华佗。"在红军时期,傅连暲堪称医务界的技术权威,他从生死线上拉回许多干部、战士。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傅连暲的身体并不好,十分瘦弱。组织上多次劝说他留在汀州,但他坚持要求随军长征。一路上,他白天冒着危险行军,夜间背着药箱巡诊,靠着精湛的医术和细致人微的耐心,医治抢救了无数指战员,其中包括像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红军长征路上,傅连暲被大家亲切地称作"红色华佗"。缺医少药,是红军长征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傅连暲利用其基督教徒的特殊身份,在沿途的教堂中找药材,多次缓解了红军用药的燃眉之急。在西药短缺的情况下,他还动员指战员就地取材,在沿途的山林和草丛中挖中草药,并教会他们对伤病员进行简单的止血、消炎和去毒等医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红军伤员的死亡率。1934年10月,红军到达延安后,傅连暲担任了中央总卫生处处长兼陕甘宁边区医院院长、中央军委总卫生部副部长。在那里,他结识了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两人成为密友。延安时期,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傅连暲先后创建了边区医院和中央医院。为了发展边区卫生事业,他和李富春等同志倡导开展了边区防疫卫生运动,树立了杨家湾卫生模范乡,使陕甘宁边区卫生面貌得到很大的改善和发展。1938年9月,傅连暲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一个基督教徒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在入党问题上,傅连暲早在福音医院工作时便向组织申请过,鉴于工作需要,组织上劝其暂留在党外;在瑞金时则因" AB 团"事件被搁置;在延安,他的入党问题起初因张国焘事件受阻。直到1938年9月◇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才光荣入党。白求恩大夫知道傅连暲人党后颇为惊讶:"啊,教徒成了共产党员,有意思。"毛泽东和中央组织部长陈云亲自作了他的入党证明人。在这一年,延安保育院的儿童流行百日咳,傅连暲每天为患病儿童治疗,结果自己也被感染;但他为了心中的神圣工作,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朱德总司令在边区群英会上为傅连暲题词:"模范妇孺工作者。"